0%

桥接者模式

[toc]

为什么要用桥接#

假设希望设计一个补数据接口类Downloader,用于向其他服务器同步数据。 对外提供一个接口
download()
最开始以为只需要同步不同类型的数据即可, 那么只要实现
DataADownloader、 DataBDownloader这几种即可。

但是到后来, 发现不仅要在下载数据中选择, 还可能要选择补数据的方式。
比如有的服务希望是异步download
有的服务是希望加密download

如果只是简单增加类型,则可能出现
AsyncDataADownloader
AsyncDataBDownloader
EncryptDataADownloader
EncryptDataBDownloader

当你发现你不断实现的子类 出现了功能在不同层次叠加的情况,就要注意用桥接模式,做不同层次接口的桥接,而不是只用一个接口导致子类爆炸增长。

桥接方式#

成员的方式进行桥接。
把功能A类型接口作为成员,桥接进另一个功能B类型的抽象类中, 另一个功能的抽象方法只要考虑如何调用这个成员即可。

补数据的场景如下所示:


87c460721063abb1d3856e4a124534cd49b21ce3

桥接模式优点:#

  • 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,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。
    抽象和实现不再在同一个继承层次结构中,而是“子类化”它们,使它们各自都具有自己的子类,以便任何组合子类,从而获得多维度组合对象
  • 桥接模式可以取代多层继承方案(例如刚才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可能是多重继承2个接口),多层继承方案违背了“单一职责原则”,复用性较差,且类的个数非常多,桥接模式是比多层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,它极大减少了子类的个数
  • 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,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,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,符合“开闭原则”

桥接模式的缺点#

  • 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,由于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,要求开发者一开始就针对抽象层进行设计与编程
  • 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,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如何正确识别两个独立维度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。
    因此缺点主要在设计难度上。

其他案例: 知乎:用点咖啡来讲解桥接模式